作者簡介:傅蔚,華西十二公司預算員,90后典型的白羊女,風風火火,膽大心細,小小的身子藏著大大的夢想。座右銘:勿忘初心,活出自己最真實的模樣!
說到青春,浮現(xiàn)在我眼前的第一個詞是沖動。
似乎大家都認為沖動是一個貶義詞,最熟悉的俗語就是沖動是魔鬼,甚至連百度百科里都寫到,沖動多指做事魯莽,不考慮后果,感情特別強烈,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現(xiàn)象。今天,我給大家講講我理解的青春,我理解的沖動。
首先,先給沖動正名,沖動是一個中性詞,沒有太多的感情色彩,字典里就只有兩個解釋:1.神經受到刺激引起的興奮性反應;2.理性弱于情感的心理現(xiàn)象。簡單來說呢,就是受到刺激引起身體和心理上的反映。而青春期就是荷爾蒙過剩的時期,是最容易沖動的時期。
沖動,意味著我們將迎來無數(shù)的嘗試,青春提供給我們一個強大的試錯空間,我們都在無限的嘗試中逐漸認清自己并得到最大程度的自我成長。
沖動,是大部分行為的起源。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就有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冒險沖動;一看見淘寶打折,就有想買買買的消費沖動;聞著滿大街的火鍋的氣息就有沖進去猛吃的沖動;展望自己的未來,就有認真工作、像夢想前進的沖動;當然,還有學習的沖動、打游戲的沖動、刷微博的沖動、運動的沖動,等等。是刺激和沖動讓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做出下一步動作。
青春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有想到什么做什么的自由,并在不斷嘗試中找到人生的方向。在冒險沖動的帶領下,我們背上行囊,四海為家,仗劍走天涯,在高山大海間不斷變換視角,感悟生命的意義;在運動沖動的刺激下,我曾經嘗試了大晚上的和室友一起繞著操場、繞著校園不停奔跑,天色漸淡,燈起燈滅,感受深夜的校園,聆聽湖邊的蛙叫,奔跑中出一身汗,放輕身體、放空自己,怎一個“爽”字了得;說到學習的沖動,我就想起一位姐姐說的話:“當你想學習的時候,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,那個時候的效率最高,效果最好。”而學習的意義想必也不用過多闡述。每一個嘗試,都會帶來一定的結果,福兮禍兮,都能讓我們成為更美好的自己。
在沖動的嘗試之后,我們可能會懊惱自己一股腦的決定。正好前兩天看到一個視頻,里面采訪了一群騎行西藏的男生。里面有個湖南男生自嘲到,我是不是有病啊,才來走這條路。他們現(xiàn)在只有一個想法,回家,只想回家。他們后悔這個決定吧,但依舊會繼續(xù)向前,是騎虎難下也好,是不達目的不罷休也好,都是人生的體驗。無數(shù)人在知曉艱苦后,依然會前赴后繼,如果重來一次,他們依然會義無反顧地選擇走上這條崎嶇的道路。沖動就是讓青春走出習以為常的慣性生活,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,體味更豐富的人生。
當然,沖動也有好有壞。一時沖動吐出去的話語或許很爽,但會給人帶來難以磨滅的刺痛;一時沖動做出的決定或許很酷,但時間無法倒流世上沒有后悔藥可以吃;一時沖動揮出的拳頭或許很過癮,但有些傷害一生都難以磨滅。我不是想鼓勵意氣用事,但沖動下的決定讓人生更加有棱有角,賦予青春不同的含義。
古時的陰陽平衡學說無處不在,人生也是,我們時刻理性和感性并存,自由和自律不悖,在沖動和激情間我們一直在追尋既定的遠方。我們的沖動不是不顧一切的冒險,不是橫沖直撞后對責任的退卻逃避,不是意氣用事地追尋詩和遠方,而是在心情煩悶時的瘋狂釋放,是在異想天開時的強悍執(zhí)行力,是寧靜舒適下的新鮮刺激。
世上最讓人懊惱的,不是你做過了什么,而是還沒有做,你就已從年輕人變?yōu)槿?,從豪情萬丈變得無欲無求,還未追求就已放棄,還未成長就已衰老。趁年輕,在可行范圍內努力奔跑,努力跳躍,努力吃喝,帶著激情和沖動闖蕩這個世界,努力追尋天邊半黑半白的云!